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管理委員會建設管理部積極主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為起步區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要素支撐。
合理調整產業布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進度,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管理委員會建設管理部將項目分為民生、市政、產業三類。民生類項目保障“住”,包含保障被拆遷村民居住的安置房項目及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類項目;市政類項目保障“行”,包含市政道路、園林綠化、河流湖泊以及與市政道路形影相依的項目,同時包含水、電、氣、暖的綜合管廊項目;產業類項目保障“衣”與“食”,包含工業、商業、住房等項目。為保障人才的居住,起步區建管局提前謀劃,供應租賃住房,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以民生、市政、產業三大類和“衣食住行”四要素形成完美閉合圈,促進起步區發展。
發揮制度優勢,實行多級聯審。起步區采取征供一體化工作方式,從項目選址到土地征收與拆遷,最后到土地供應,充分發揮出大部制的優勢。在土地供應上采取供地聯審制度,大幅提升審批效能,充分發揮市級授權制度優勢,對工業用地、商住用地分別實行兩級、三級會議審查制度,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供地手續的審批。
供地創新服務,保障項目落地。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供應時,起步區采用拍賣模式供地減少了10天的公示期,開創了濟南市第一宗一級土地網上拍賣出讓的先河。同時,還采用“四證齊發”模式,壓縮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流程,解決了建設項目審批涉及部門多、頭緒繁雜的難題,加快了項目落地速度,實現了項目拿地即開工。
推行“標準地”出讓,向畝均要產值。對擬供應的工業用地項目在完成相應區域評價的基礎上,明確固定投資資產強度、建筑容積率、單位能耗標準、單位排放標準、畝均稅收等控制性指標,實行“標準地”出讓。同時,為提高土地利用質量和效益,對供應的工業用地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提高用地效率,向增存掛鉤要效益。對批而未供土地和閑置土地實行遍歷工作法,建立清單制,一地一策、掛圖作戰,落實每宗地情況、分類處置。2022年,起步區超額完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下達的批而未供及閑置土地處置任務,完成比例分別為151.93%、142.86%,均位居全市第一。
截至目前,起步區累計完成土地供應18000畝。下一步,起步區建設管理部將根據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的《關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行政管理有關事項的決定》,緊抓政策機遇,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機制,繼續開拓進取、真抓實干,不斷提升治理管理能力,奮力推進自然資源事業向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濟南起步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出爐
11-10
濟南起步區向全球發布首批合作機會清單
11-06
起步區累計簽約137個項目總投資3323.2...
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