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又一次拿回了全國大獎!
12月15日,中國年度最佳雇主頒獎盛典舉行,公布“2023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榜單,濟南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
評選活動由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智聯招聘等多家專業機構參與組織評審,通過觀察城市在人才吸引和保留方面的表現,從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3個維度進行城市就業大數據分析,綜合考量城市在人才吸引和保留方面的政策、法規、制度、活動、成果等因素,最終評出結果。
業內將這一獎項稱為中國人力資源行業的“奧斯卡”,可以說含金量十足。
這是濟南連續第二年斬獲這項全國大獎,也是山東唯一獲獎城市。
我們都知道,人才是第一資源,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意味著濟南在最寶貴資源的競爭中,走在了全國前列。
這是濟南人才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強省會建設的又一個重大成果!
在強手如林的競爭賽道上,濟南是怎樣做到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引才,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到人才心里。
來看看濟南的“政策包”吧:
4月初,濟南向全國青年人才送上大禮包,“禮物”包括免費公交地鐵出行、三大景點免費游覽、低成本青年驛站住宿等。
隨后,濟南在全市出租車、公交站點等張貼“海右人才”Logo,人才政策“一掃即懂”。
4月底,第二批青年人才優惠政策公布,內容更加豐富,“吃、住、行、游、娛”無所不包。
5月6日、7日,連續舉辦兩場高層次人才免費觀演活動。
5月20日、21日,濟南舉辦了青年人才交友會,多個部門聯手當“紅娘”,幫助青年人才“找對象”。
5月24日,第四批“泉城人才服務金卡”合伙人名單揭曉,21家單位聯手為人才提供不同折扣,甚至是免費的專屬優惠。
……
不僅是就業,濟南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別的城市能給的,濟南給;別的城市給不了的,濟南也能給。
今年6月,濟南舉辦首屆“海右人才節”,組織206場活動,以整座城市的名義和專屬節日的方式,向人才致以最高禮遇,展示“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的雄心壯志。
11月12日上午,濟南又在雪野湖畔舉行了第六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招引大批人才項目留在濟南。
濟南對人才太好了,滿滿的誠意,可以說把各種服務和保障做到了極致。
非常欣賞濟南提出的一句話:“人才服務沒有天花板。”
濟南能蟬聯“全國最佳”,就在于她沒有滿足于已有的政策,而是反復思量,還有哪些群體需要納入,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就這樣,濟南出臺了《濟南市新就業形態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辦法(試行)》和《濟南市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和體育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辦法(試行)》,被網友稱為“最包容版‘人才認定’,真正激發‘行行出狀元’!”
“快遞小哥”宋龍杰,被認定為新就業形態領域“E類人才”,他說:“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快遞員,當知道自己能被評為高層次人才時,我很意外,非常激動。”
相信很多人都沒想到,濟南會給自己這樣的驚喜。
有媒體在談到這件事時,用了這樣一個標題:《濟南,讓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
還記得在“畢業,當燃在濟南”2023屆濟南市大學生畢業典禮上,市委書記劉強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們負責茁壯成長,我們負責陽光雨露。”
濟南,不僅說到,而且做到了。
濟南很多人才舉措走在了全國前列。
比如,2020年,濟南成為全國第一個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的副省級以上城市。
再比如,濟南創新舉辦首屆海右人才節,以城市的名義致敬人才。
還有,濟南剛剛出臺的“最包容版‘人才認定’”。
……
有人這樣評價濟南人才工作:“濟南人才服務工作始終有一股敢于‘吃螃蟹’、敢啃‘硬骨頭’的硬朗勁兒,敢于從傳統思維定式、條條框框限制、狹隘地域局限中跳出來,做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探索創新。正是這種超前思維和勇于創新的精神,讓不同歷史時期的濟南人才工作始終有‘佳作’。”
濟南人才工作成功的背后,是這座城市的大格局。
有人的城市才有未來,有人才的城市才能有光明的未來。
當前的濟南正迎來發展的重大機遇期——濟萊行政區劃調整和跨越黃河“再造一個新濟南”,讓濟南擁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重提工業強市后錨定主攻方向,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強省會戰略的實施,賦予了濟南千載難逢的崛起機遇。
抓住了機遇,就會上一個大臺階,失去了機遇,可能就會失去一個時代。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城市競爭的最重要一環,也是濟南建設強省會的最寶貴資源。正因為如此,濟南對人才的渴望,超過了很多城市。在人才爭奪戰中,濟南覺悟得早,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會戰略,敢于“吃螃蟹”、敢啃“硬骨頭”,推出很多走在全國前列的舉措。
濟南提出一個口號——“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這個口號很適合濟南,它體現了城市開放的胸懷、包容的格局、遠大的追求。
有著“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胸襟的濟南,正成為天下英才激情創業、成就夢想的人氣之城,各種高端精英人才紛至沓來,競相涌入的勢頭更加強勁,再現了當代“濟南名士多”的景象。
過去3年,濟南年新增人才數量保持“10萬+”增長,2022年全市人才凈流入15.8萬人,目前人才總量已突破269萬人,這些數字是對濟南禮遇人才的最好注腳。
這種包容,就是一種格局。有了這樣的格局,就有了“濟南愛才,才愛濟南”的雙向奔赴。
我們常說,格局決定結局。有大格局的濟南,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泉城行”訓練營彰顯城市納才胸懷
12-03
我市召開新就業形態和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
11-26
樹立人才評價“新風向” 聚力提升城市“軟實力...
11-22
海右“人”潮至 “才”聚泉競涌
11-13
與名校“雙向奔赴”,濟南懷揣十分“城”意
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