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濟南市“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第1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有關情況。
會上,副市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謝堃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64.2%,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9.4%,均位居全省首位。1至10月,全市規上服務業實現營收3341.6億元,總量占全省的近30%,位居全省首位;增速為15.7%,高于全省11.4個百分點,增幅全省第2。
近年來,濟南不斷健全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的推進機制,建立市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印發實施《濟南市“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出臺加快服務業發展、支持特色產業樓宇發展、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等綜合性支持政策,全市服務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濟南高標準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專業化產業園區、特色產業樓宇等載體,促進全市服務業集聚集群、優質高效發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培育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8個、服務業創新中心24個,打造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1個、國家示范物流園區2個、省級軟件名園2個、省級廣告產業園2個;聚焦軟件開發、工業與專業設計、集成電路設計、法律服務、咨詢與調查、人力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累計培育認定市級(儲備)特色產業樓宇33個。
聚焦夯實企業支撐,濟南建立總部企業、規上(限上)企業、上市企業等后備企業培育庫,通過政策支持、跟蹤服務等方式,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截至目前,全市規上服務業企業、限上批零住餐企業超過8000家,各類金融機構數量超過900家,上市企業達到59家,5A級物流企業達到17家,5家企業入選全省首批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省級技術先進型服務業企業達到21家;認定市級總部企業153家,25家企業入選首批省級總部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
近年來,濟南市加快探索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的實現路徑,成功創建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累計培育省級及以上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45家、示范平臺12個。
圍繞提升服務業數字化水平,濟南出臺了促進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1.2%、占全省同行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1/3,同比增長13.6%,成為拉動全市服務業增長的主要支撐。
聚焦增強服務業融合化質效,濟南出臺了大力發展制造服務業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積極開展兩業融合發展試點。截至目前,累計認定市級兩業融合發展試點企業14家,獲批國家級、省級試點企業8家。成功創建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累計培育省級及以上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45家、示范平臺12個。推動服務業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從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5000家,帶動小農戶參與托管服務數量近70萬戶。
從會上獲悉,我市將全力支持服務業企業成長壯大,爭取2024年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300家以上。
下一步,我市將聚焦“載體、企業、項目”三大支撐以及“數字化、融合化、品質化、綠色化、國際化”五個方向,主動謀劃一批服務業重大行動和重點工程,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
其中,著力抓好產業引導,我市將研究制定生產性服務業提質增效行動方案,聚焦現代金融、現代物流、信息軟件、租賃商務、科技服務、批發貿易、節能環保、農業服務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集聚區和園區,建立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培育庫和重點項目庫,促進數字化、融合化、品質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同時,強化政策支持,用好省、市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積極推進集聚載體建設,培育認定一批市級(儲備)特色產業樓宇,推動創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山東推進建設區域性農資倉配基地
12-08
山東省加快實施質量強省、品牌強省戰略
11-22
我市多個開發區擴容,對產業發展意味著什么?
11-02
我省將開展服務業補短提升十大行動
10-22
把握濟青都市圈“雙圈聯動”發展機遇
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