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萊蕪區,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一座宜居宜業的魅力之城華彩綻放。
每一個生活在萊蕪的人都切身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變化:道路寬了、交通暢了、綠地多了、景區美了,配套設施日臻完善,人居環境顯著提升。
2022年,萊蕪區圍繞“建設什么樣的萊蕪、如何建設好萊蕪”這一主題,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效能治理,把“城市中心存量更新”作為主攻方向,提升城市“歸屬感”,讓省會城市副中心更有內涵和底氣。
優化空間布局 提升城市品質
城市更新,規劃先行。萊蕪區堅持城市“引領產業變革、引領品級提升、引領生活方式改變、引領民生事業發展”的總體思路,遵循“既放眼未來,又立足當前;既統籌實施,又突出重點;既高效推進,又積極穩妥;既突出特色,又統一規劃”的原則,著眼于“山園湖河城綠”的融合交映,堅持“軸帶驅動、以軸帶面、組團式與插花式結合”的更新策略,確立“六帶九單元”的整體規劃,努力建設設施完備的宜居之城、交通便利的通達之城、多彩靚麗的公園之城、低碳低排的綠色之城、水系聯通的活水之城、富有魅力的現代之城、安居樂業的幸福之城。
一年來,萊蕪區城市更新有力有序,36個城建歷史遺留問題穩步化解。有序推進1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改造提升老舊小區33個,建成安置房5600套;重工產業城任家洼安置區建成交付,北街、港里安置區和重工職工生活區加快建設。
完善城市功能 滿足百姓需求
“‘家門口’就能坐高鐵,省時又省力?!?022年12月30日,濟萊高鐵的正式開通運營圓了萊蕪人民期盼許久的“高鐵夢”,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
萊蕪區在城市更新工作中,著力破解群眾最關注、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持續完善城市功能。
基礎設施更趨完善。濟萊間高速公路實現本地小客車點對點免費通行;雪湖大街、花園路北延等4條市政道路啟動建設,鳳凰路北延、長青街建成通車。雪野水庫至大冶水庫聯通工程加快實施,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32座,修復水毀工程87處,城鄉供水體系更加完善。
鎮村建設彰顯特色。改造提升236公里的農村路網、61個村的供水管網,建成快遞電商生態產業園,農村寄遞物流服務實現全覆蓋,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5個、齊魯樣板村21個、省級特色小鎮2個,入選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創建區、“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區創建單位。
城市園林綠化大提質。對全區的行道樹進行補植、復壯等綜合整治,對蘭馨園等老舊小區實施綠化改造提升,建成各類公園4處、綠道10公里,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成為現實。
下足“繡花功夫” 精細管理城市
城市更新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護。萊蕪區下足“繡花功夫”,做活“精細文章”。
扎實開展市容環境整治。以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為抓手,聚焦校園周邊環境、城區主干道市容秩序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規范戶外廣告和牌匾標識管理,拆除高立柱廣告牌254處共計5.5萬平方米,還原城市靚麗天際線。
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管理。加大垃圾清運頻次,實現日產日清。倡樹垃圾分類“新風尚”,新建改造分類房(亭)197座,打造模范單位、小區(村)150個,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35%和100%。將城市美學理念融入城市建設和管理,祥和園公廁入選全市“最美公廁”三甲;全區有2家社區入選全市30家最美社區,1條街巷獲評全市30條最美街巷之一。
智慧城市賦能城市管理。應用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推行城市治理路長制,覆蓋城區29條道路163類城市問題,2022年共解決問題2.5萬余件。將1.7萬余家門店錄入戶外廣告和牌匾標識管理信息系統,14046家簽訂協議書的商戶和2408家星級單位納入“門前五包”信息管理系統,使城市管理全覆蓋、無死角。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栽桐筑巢”引鳳來
01-18
萊蕪區:聚八方英才 賦能高質量發展
01-11
“七個聚焦”推進現代化新萊蕪建設實現新突破
01-06
濟萊高鐵開通運營 萊蕪區迎來“高鐵時代”
01-04
萊蕪區紀委監委機關全力推進模范機關建設
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