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專場)舉行。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直管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6.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39.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2%,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3%。
圍繞“項目突破年”,搶抓施工“黃金期”,加快比亞迪二期、愛旭太陽能電池等重點項目建設,全區8個省級重點實施類項目、11個市級重點建設類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半年完成投資99.2億元,實現年度計劃投資的79.9%,高于序時進度29.9個百分點,跑出項目投資建設的起步區“加速度”。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在17項主要經濟指標中,起步區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建安投資、建筑業總產值等6項重要經濟指標增速列全市第一位,進出口總額等3項指標增速列全市第二位。
新能源汽車項目產量突破10萬輛
濟南起步區堅持把高水平編制規劃作為起步區建設發展的起筆,編制完善“1+4+16+N”規劃體系。同步聚焦城市副中心示范區建設,探索建立“總師負責制”,搭建“多規合一、互為支撐”的規劃體系,全過程、全方位、全專業統籌把控規劃實施。
大橋組團是濟南市新規劃的城市副中心所在地。當前已確立“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開發建設思路,重點推進示范區建設,打造鵲山生態文化區、總部經濟區、都市陽臺,同步開展科研辦公區、科創金融區的規劃策劃工作。
濟南起步區持續加強招商引資,上半年,引進優質產業類項目28個,總投資920億元,順利簽約落地總投資360億元的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制造基地項目。突出重大項目帶動,新能源汽車項目上半年產量突破10萬輛,完成產值107.4億元。
上半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1家
濟南起步區上半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1家,全年預計新增61家,42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機構企業18家,占比43%。加快承接省級權力下放,223項行政許可事項實現清單管理,13項省級行政權力事項由省政府委托管委會實施。深化“新區特辦”改革,探索開展“告知承諾綠色通道”等個性化、定制化審批服務,率先推出全省首個新業態食品經營試點等一批首創性經驗。
濟南起步區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累計開工市政道路約150公里。山大二院北院區年內竣工交付,黃河體育中心足球場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省實驗中學鵲華校區等12處配套教育設施、46處養老設施正在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及綠色數字城市平臺啟動試運營。
崔寨組團年內可回遷安置1萬余人
濟南起步區扎實推進大寺河生態治理一期工程和城市副中心17條河道水系治理一期工程,系統實施大寺河、齊濟河、牧馬河生態修復治理,累計開工園林綠化類項目50余個,新增綠地面積133.5萬平方米,大寺河等骨干河道達到“好三類”水質標準。黃河生態風貌帶示范段形成初步景觀效果。
濟南起步區按照綠建二星標準累計啟動651萬平方米的安置項目建設,同步配套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服務設施,做優“15分鐘生活圈”。完成安置西區一期約22.9萬平方米安置房回遷,涉及群眾3000余人。下一步,崔寨組團即將迎來大規模回遷安置,預計年內交付安置房73萬平方米,可回遷安置18個村3000余戶1萬余人。持續加大就業創業與民生服務力度,新增城鎮就業2087人,安置城鄉公益崗1780人,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280余場,移交3處共計約3000平方米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面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初信初訪一次性化解率、重復訪率保持正向排名前列。
制定出臺《集聚人才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今年以來,累計兌現扶持資金500萬元,全方位激發了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大力支持中科系院所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培育孵化科技型企業,累計孵化銳影檢測科技(濟南)有限公司等10余家中科系企業,吸引聚集國家級人才5人,市級人才12人,科研人員184人。強力推進科創平臺建設,累計建成交付研發場地和實驗平臺53萬平方米,建成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家、市級重點實驗室3家,52家企業完成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增幅達136%。
濟南起步區制發鵲華英才卡,建立40人的“人才管家”團隊,制定人才“VIP”服務標準。強力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建成投用1300套國際人才公寓。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起步區:加強人才引進工作
07-24
起步區“四講四比”活動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06-21
知識產權助力起步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02-15
起步區建設管理部全力保障重點項目落地
12-29
全市智能化程度最先進的出入境接待大廳啟用
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