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的“數說濟南看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一個讓人驚喜的成績出爐——
1—6月,濟南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84,位列全省第9(并列),在全國168個城市排名同比前進3個位次。PM2.5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保持了有監測數據以來的同期最好水平。
“前進3個位次”,是濟南繼2022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城市排名前進13個位次之后的又一次進位。
如今,在全國168個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榜單中,“倒數”的名單里早已看不到濟南的身影。從曾經排名倒數的“??汀钡綇牡箶蹬琶袕氐紫?,再到穩扎穩打地向前進位,濟南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護藍天白云的實踐中展現出了“求實、務實、扎實、踏實”的精氣神。
藍天白云常駐、繁星閃爍常在、滿城碧水長流、漫山蔥翠常青……“綠色福利”,正成為濟南人的“幸福標配”。
守護藍天,每一步都不容易
晴空萬里,蔚藍如海;遠山層碧,近在眼前;城水相依,風景如畫,是市民對濟南優質生態環境最直觀的感受。
藍天保衛戰打到今天,容易解決的問題已經攻克,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如何在好上加好?在精細上下功夫!
每一片藍天的守護,都極為不易——
今年濟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主線,是落實國家、省出臺的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以及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三個方案。為此,市政府辦公廳年初印發了《濟南市2023年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實施方案》,規定了9個方面、115項具體措施,相應成立了部門牽頭、區縣參與的9個專項工作組,分類推進,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指揮部辦公室統一協調、調度。
工業污染在深度治理上下功夫。開展非燃煤鍋爐深度治理“回頭看”,對目前在運行的12臺生物質鍋爐超低排放達標情況開展排查整治,對全市1375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情況進行復查;完成焦化、水泥行業182個點位超低排放改造;推進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源頭替代,推動26家企業35個點位實施封閉式改造。
向柴油貨車污染說“不”,讓治理攻堅更精細。擴大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范圍;強化在用移動源環境監管,累計監督檢查車輛22萬輛次,檢查檢測機械7611臺次;兌付補貼資金5000萬元,引導1.24萬輛老舊汽油車提前報廢更新。
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讓監管更精細。組織129家企業開展績效提升,新增1家B級企業;組織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優化應急減排清單,其中17家A級企業、引領性企業不限產,139家B級、C級企業降低限產幅度。
污染攻堅越精細,藍天白云越有保障。
守護碧水,每一步都不容易
小清河的變遷是濟南守護碧水的縮影。
這個夏天,小清河復航的消息振奮人心。在小清河源頭睦里閘南北兩側,小橋流水、綠蔭夾岸、水草豐茂、景色宜人,一群群魚兒在水中悠然嬉戲,不時有水鳥落到濕地邊覓食。此情此景,正是這座城市守護碧水的縮影。
每一方碧水的守護,都極為不易——
守護碧水,需要強化日常監管。如今,濟南已經實現監管全覆蓋,扎實開展一線巡河。今年上半年累計出動6000余人次,行程6萬余公里,對全市100多條大小河流進行拉網式不間斷排查。
汛期水污染隱患問題排查必須及時有力。在排查中,發現問題174個,完成整治169個,完成127處入河排污口的豎牌立標。開展飛行檢查147次,加密監測點位278個,發現并整改問題42個。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是對水資源的最好保護。
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進行入河排污口動態核查與監測,建立健全排污口動態管理臺賬,明確排污口設置和管理要求,倒逼岸上污染治理。加強入海河流總氮控制,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提升入海河流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總氮處理水平。
嚴守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底線。密切監測水源水質,保障水質穩定達標,加大水源保護區巡查力度,全力保障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
近日,隨著一番強降雨的到來,濟南地下水位猛漲。隨著雨季的到來,在“人努力、天幫忙”之下,趵突泉實現持續噴涌20年已沒有懸念。
這座以泉為魂、以水為根的城市,守護碧水永遠在路上!
守護凈土,每一步都不容易
億民賴此土,萬物生斯壤。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糧食安全底線的守護。
每一寸凈土的守護,都極為不易——
加強在產企業源頭防控必須時時抓在手上。今年上半年,濟南對24家重點監管單位開展隱患排查“回頭看”,對發現問題采取措施,減少新增污染;對新增56家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周邊土壤監督性監測;將130家重點監管單位納入“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
加強已關閉企業暫不開發地塊管控和擬開發建設地塊安全利用。上半年,濟南完成143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報告評審,完成濟南油墨廠、孫村電鍍廠地塊土壤治理修復效果評估,實現了全鏈條管理。
《濟南市“十四五”土壤和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提出了“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國控點位的區域點位V類水比例控制在18%左右、水源地點位Ⅲ類水比例保持在100%,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到2035年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總體目標。
凈土藍圖的實現,還需要一步步接續努力。
守護黃河,每一步都不容易
大河湯湯,奔流到海不復還的滔滔河水穿城而過,給城以滋潤、以生機、以活力。
深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就要在全流域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濟南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推進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首要位置,并且堅持高點定位,提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標桿。
每一段黃河的守護,都極為不易——
守護,在于實實在在的付出。濟南累計出動6000余人次加強黃河干支流一線排查;啟動智慧生態黃河項目建設,部署數據支撐、業務支撐、智能驅動三大底座,匯聚生態環境數據43億條,整合監控視頻1.7萬路;打造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應用場景,展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效;有序開展千佛山—龍洞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現場調查,為環境保護夯實生態底座。
守護,要全力推進突出問題整改。開展“綠盾”行動發現問題整治情況“回頭看”,未發現“死灰復燃”現象。組織環保網格員對轄區內重點污染源開展日常巡查,2023年上半年累計巡查17萬次,發現環境問題線索2.3萬條,均及時協調處理。
守護,要堅決防范環境安全隱患。濟南開展排查339次,整改隱患343個,督促整改生態環境領域安全生產問題87個,開展危險廢物拉網起底“百日攻堅”行動,發現問題1677個,完成整改1670個。
對于黃河的守護,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青山格外美麗,藍天映襯幸福。打造良好生態環境,讓藍天成為常態、綠色觸手可及,讓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泉城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濟南孜孜不倦的追求。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濟南爭做“無廢城市”建設標桿
07-31
1—6月我市國控斷面100%達到好三類水體
07-29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濟南之路
06-06
喜迎2023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濟舉辦
06-05
2023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將在濟舉行
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