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地理空間數據要素服務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目前,全省地理信息產業單位2600余家,從業人員22.6萬人,去年總產值達724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長5.1%。我省將扎實推進實景三維山東建設,到2025年前構建起城鄉統籌、陸海一體、水上水下、全域全空間的實景三維山東。
去年底,經省政府同意,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大數據局印發《山東省地理空間數據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了全省地理空間數據的生產匯聚、共享開放和創新應用的規則,明確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基底定位。在夯實基礎支撐、豐富數據資源方面,山東作為國家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試點省份,堅持“全省一盤棋”,推動全省“共建一個庫、共享一個庫”和“一個地理實體只測一次”;山東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是全省統一、權威、自主可控的現代測繪基準“一張網”,為高精準定位導航提供了有力支撐;已建成首版全省高精度地形級實景三維和1.5萬平方千米城市級實景三維,正式發布了2023版實景三維山東。在堅持應用為本、激活數據價值方面,目前,山東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山東”已應用于省級300多個業務系統和全省4000多個業務場景。在營造優良環境、促進產業發展方面,打造濰坊省級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基地和濟南、青島、濟寧3個特色集聚區,形成了“1+3”產業發展空間格局。在守牢安全底線、嚴格數據監管方面,嚴格涉密數據全流程管理,基本實現涉密數據成果可信分發、可控使用、過程溯源。
我省將扎實推進實景三維山東建設,2025年前構建起城鄉統籌、陸海一體、水上水下、全域全空間的實景三維山東,基于實景三維數據建設時空大數據平臺,更好地服務支撐防災減災、環境保護、城市治理等各類智慧專題和應用場景。同時,加快對基礎數據資源的脫密和開放,向社會提供多尺度、多類型的公眾版測繪成果,持續打造“魯地圖”品牌。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鼓勵企業用好地理空間數據資源,大力發展位置服務、精準農業、平臺經濟、自動駕駛等新業態,以及現代物流、共享經濟、智慧出行等新產業。
此外,還將依托天地圖·山東建設,向群眾提供更加綜合、更加詳實、更加及時的在線地理信息服務。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山東首個柔性化衛星總裝制造基地在濟開工
08-17
濟南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
08-10
“互聯網+護理服務” 提升護理價值
08-10
濟南市科技計劃“揭榜掛帥”再掀新篇章
08-03
國家級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最高資助千萬元
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