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有效處置我市城鎮燃氣突發事件,保護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最大限度減少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濟南市城鎮燃氣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根據《應急預案》,事件分類包括安全事故類事件,即發生突發城鎮燃氣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事件;供應保障類事件,即因上游供氣不足導致供氣緊張,可能引發社會問題的事件。
根據城鎮燃氣突發事件危害程度、波及范圍等情況,由高至低依次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一般(Ⅳ級)4個級別。
其中,特別重大事件(Ⅰ級),發生下列情況之一的,可啟動Ⅰ級應急響應:城鎮燃氣管線、門站、儲氣設施、用戶端發生燃氣泄漏、爆炸等事故導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傷,或造成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嚴重影響燃氣供應和危及公共安全;供氣系統因突發事件,造成5萬戶以上居民連續停止供氣24小時以上,或供氣系統超壓運行,嚴重影響用戶安全用氣,需緊急疏散5萬人以上。
在組織機構與職責方面,市政府成立市城鎮燃氣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指揮部),由分管副市長任總指揮,協助分管副市長工作的副秘書長以及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應急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總指揮。
在預防與預警方面,《應急預案》提出,城鎮燃氣突發事件預警級別由高至低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4個級別,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表示。重大節日、重大活動期間或重點區域發生城鎮燃氣突發事件,可視情提高預警級別。
其中,發生下列情況之一的,發布紅色預警:預測未來3天內天然氣日用氣負荷均高于上游單位日指定供氣計劃的50%,預計影響5萬戶以上居民正常用氣;地質、氣象等部門發布我市發生可能影響燃氣安全運行的特別重大自然災害信息;其他可能引發特別重大燃氣突發事件的情形。
在信息報告方面,《應急預案》提出,突發事件發生后,所在區縣政府應當立即核實并于20分鐘內以電話形式、45分鐘內以書面形式向市指揮部辦公室、市政府報告。特殊情況下,基層單位可以越級上報,并同時報告所在區縣政府。緊急信息要邊處置、邊核實、邊報告,最新處置進展情況要及時續報,事件處置結束后要盡快提供書面終報。報告突發事件信息,應當做到及時、客觀、真實,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經研判確定為燃氣棄供等敏感突發事件的,于1小時內向市指揮部辦公室、市政府報告。
在應急響應行動方面,《應急預案》提出,根據燃氣突發事件的影響范圍、處置難度、嚴重程度和發展態勢,將應急響應分為Ⅰ、Ⅱ、Ⅲ級。其中,Ⅰ級應急響應,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后,由市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建議,報市指揮部總指揮批準啟動應急響應。
當氣源供應不足影響正常供氣時,供應保障組應當及時與上游供氣單位對接,協調加大燃氣供應量。同時采取相關措施,比如,按照“保民用、保公用、保重點”原則,暫時停止對工業用戶供氣,壓減商業用戶供氣量,啟動應急儲備氣源,最大限度保障居民、醫院、學校、養老機構等重點用戶基本用氣需求,具體由各供氣企業按照本單位壓減方案執行。
在應急保障方面,《應急預案》提出,燃氣供應企業和相關單位應當加強燃氣搶險隊伍建設,采取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等方式提高燃氣搶險救援隊伍綜合素質、技術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曹范液化天然氣調峰儲備站作為全市應急氣源,應對天然氣氣源短缺情況。各區縣政府、各管道燃氣經營企業要根據供應情況建立應急儲備氣源,有效應對燃氣突發事件。
在教育和培訓方面,《應急預案》提出,市指揮部辦公室會同各區縣政府和相關部門(單位),建立應急預案演練制度,加強協調配合,采取實戰演練、桌面推演等方式每2年至少組織1次應急演練,增強應急搶險能力,并對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施評估。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今年為婦女兒童做好20項民生實事
03-07
濟南將探索建立一批小荷維權工作陣地
03-07
我市聚焦群眾關切實現“急有救、難有幫”
03-06
我市積極做好煙花爆竹禁放宣傳引導
12-25
我市探索綠色餐飲發展長效機制
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