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濟南市企業家記者見面會——品質生活專場舉行。本場見面會由市政府新聞辦和市民營經濟局共同策劃,邀請了4位來自消費品領域的民營企業負責人,生動講述了開展科技創新,提升服務體驗,不斷滿足群眾對更高品質的生活追求的發展故事。
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透明質酸研發起步,歷經20余年深耕,已發展成為一家跨國生物科技與生物制造企業。公司黨委書記尹延簫在分享中指出,品牌若想真正扎根于消費者心中,必須超越產品本身,成為他們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代言人。
另一家企業,濟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將其創新鋒芒指向了廣闊的綠色循環經濟領域。公司總經理白福來講述,公司依托母公司圣泉集團獨有的“圣泉法”專利技術,將玉米芯、蘆葦等農作物秸稈這一傳統農業廢棄物“點草成金”,實現了對農作物秸稈的全組分高價值利用,在功能糖和糖醇行業發展成為龍頭企業。
老牌國企改制而來的濟南維爾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歷經28年奮斗,從瀕臨破產發展為國家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實現了傳統產業的涅槃重生。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王增鑫深情回顧了企業那段“連續虧損8年,負債率高達140%”的艱難歲月。轉折點在于1997年,企業作出了“依托冷庫建市場、發展市場促實業”的關鍵戰略決策。
作為新興力量代表的唐派集團,在家庭醫療健康與銀發經濟這一新興賽道上積極探索創新模式,從產業鏈上的單一銷售環節,拓展為“研發制造+渠道流通+出口跨境+產業運營”的全鏈條產業體系。董事長張新峰從創業初心談起,“決心發揮自身的產業優勢做老百姓‘看得到、買得起、用得好’的高品質銀發用品?!?/p>
4家企業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都將社會責任深度融入發展血脈。尹延簫介紹,華熙生物探索出了兩種模式,一是“產業賦能”的臨夏模式,將產業投資融入國家的發展戰略,實現“授人以漁”的可持續賦能;二是“股權反哺科研”的山大模式,以創新的機制反哺科研源頭,構筑行業乃至社會進步的基石。白福來算了一筆“綠色”賬,從2014年開始,圣泉集團持續投資超35億元,做到了對農作物秸稈的高值化利用,公司每年使用玉米芯約15萬噸、蘆葦約50萬噸,可減少近百萬噸的碳排量。王增鑫總結維爾康深耕產業幾十年的經驗,當企業把保障食品安全、提升服務水平、提高員工福利待遇這些社會責任指標變成經營的必選項時,能倒逼效率提升、行業引領作用提升和品牌信任度增強,最終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張新峰表示,唐派集團的產品主要是家庭醫療健康產品和銀發用品,“制造銷售一件醫療健康產品,就意味著讓一位客戶解決一個健康問題,每制造銷售一件銀發用品,就意味著讓一位老人有更有質量、更有尊嚴的生活?!?/p>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我市出臺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充分參與公...
10-21
濟南企業家共話產業鏈品牌成長
09-27
去年全市規上物流企業營收首破千億元
05-15
今年我市計劃新設社區基金100個 培育養老領...
03-28
我省將推動比亞迪、奇瑞等骨干企業放量生產
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