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秋雨始放晴,云淡風輕好出游。10月7日是國慶中秋假期的第七天,告別連日的陰雨,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享受久違的艷陽天,感受秋日泉城之美。
截至10月7日14時,全市納入監測的30家景區共接待游客42.47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479.62萬元。全市接待持證留宿旅客7.51萬人次。鐵路發送旅客13.80萬人,民航發送旅客3.29萬人,公路發送旅客1.40萬人。
景區煥新業態升級
從沉浸式體驗空間到跨界業態組合,這些文旅新場景將“文化底蘊”與“消費活力”、“傳統韻味”與“潮流玩法”巧妙融合,以更多可感、可玩、可消費的文旅場景,為市民游客呈現充滿泉城特色的文旅盛宴,為假日文旅市場注入強勁動力。
趵突泉景區白雪樓戲臺上演山東大鼓、山東快書、京韻大鼓、相聲、超能說唱等演出,現場市民游客紛紛駐足觀賞,掌聲不斷。
大明湖景區的“月滿超然”賞月主題活動,吸引游客爭相登超然樓觀賞美景、聽琴點茶,在古樂悠揚的氛圍中,體驗千年古韻與現代活力交融的新濟南。
鵲山生態文化區(一期)的鵲華中新園、濟南泉韻LIVE及園區景觀通過首店經濟布局、潮流元素賦能與多元場景構建的三重合力,成為濟南文旅消費的新焦點,開園7日累計入園游客超20.90萬人次。
濟陽“九曲黃河萬里情”通過文化、科技與夜經濟的融合,提升夜間環境的視覺吸引力與體驗豐富度,延長游客停留時間,盡顯國慶假期文旅旺盛人氣。
百年老建筑金家大院修繕后開放,引入文創、茶飲業態,吸引大量市民游客來此閑逛、品茗,在紅柱與青瓦的天井中,感受歲月沉淀的寧靜。
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國潮市集,傳統手作與現代設計深度交融,讓游客在親自參與古法香囊、掐絲琺瑯等互動體驗項目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上新街“上新集”打造文化市集、演藝演出、互動體驗等活動內容,讓老街區煥發新活力……央視《朝聞天下》以《賞月結合傳統文化 打造文旅新體驗》為題,對全市以國潮激活假日文旅體驗、讓傳統習俗“活”起來的做法進行了報道。
演藝盛宴好戲不斷
假期濟南的演藝市場熱度依舊,場場演出人氣十足,尤其是各大劇院、各景區推出的沉浸式演出,為廣大市民游客增添了假日樂趣,豐富了文化體驗。
濟南劇院好戲連臺,音樂劇、兒童劇、舞臺劇接連登場,精準匹配不同觀眾文化需求。7日晚上演舞臺劇《兩京十五日》,讓觀眾直擊這場與時間賽跑的驚天陰謀,體驗古裝版“極限逃生”。
融創文旅城持續推出《夢回西樓》大型國風實景秀,打造“千燈賜?!ゅ\繡華章”系列主題活動,用錦繡華服主題巡游、飛天攬月高桿不倒翁、藥發木偶戲等點燃假日熱潮,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泉城與詩詞的浪漫碰撞,置身其中仿佛與“二安”共赴詩詞之約。
長清靈巖寺景區推出“醫道源流·禪境生輝”漢文化主題實景演藝,帶領游客穿越千年,與神醫扁鵲進行一場醫道與禪心的對話。
市兒童藝術劇院寶貝劇場推出經典兒童劇《小紅帽》,通過超強互動、沉浸體驗、互動禮包,讓小朋友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安全知識和生活常識,獲得勇氣與成長。
近郊休閑游人氣高漲
趁著秋色正好,云淡風輕,許多市民游客選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開啟鄉村郊野漫游模式。結合全市駐村第一書記幫扶村特點,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市委組織部精選打造5條自駕路線,串聯起58個特色幫扶村。
歷城區打造“尋歷城泉韻·宿山野星空”之旅,依托名泉、古跡等資源,吸引市民游客到蘆南村訪古剎名泉,到燕棚窩村“呼嘯谷”挑戰礦坑探險,到中泉村感受陽光下的“賞荷連廊”,到青龍峪村體驗農家美食。
章丘區推出由5個鄉村串聯起戲腔、古橋、老味道和史前文化的寶藏自駕線路,讓游客賞章丘非遺、品古建文韻。
萊蕪區的“萊蕪古韻與山水之旅”、鋼城區的“鋼城紅色與民俗之旅”、平陰縣的“平陰山色好、黃河秋意濃”之旅,讓游客親身感悟一村一韻背后,那些由汗水與熱望鑄就的鄉村振興故事。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假期第六天全市30家景區納客38.09萬人次
10-07
假期第五天全市30家景區實現營業收入1628...
10-06
假期第四天全市30家景區共接待游客74.54...
10-05
假日第三天全市30家景區共接待游客63.55...
10-04
假期第二日平安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愈發濃厚
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