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萊蕪區大王莊鎮12位有意向的駐村第一書記自發行動,籌集資金6萬余元,開啟“大棚螞蚱養殖實驗基地”建設之路。“我們先建設了2個養殖棚,明年春天可投放種苗,每年可養4茬螞蚱,當年就可獲得收益。實驗成功后,計劃在全鎮推廣!”大王莊鎮造甲峪村第一書記陳茂慶信心滿滿地介紹。這是萊蕪區通過第一書記互助小組,破題鄉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自2022年9月萊蕪區組建第一書記互助小組以來,通過合理分組、完善機制、強化激勵等措施,各互助小組立足現狀、積極謀劃、扎實推進,初步達到了互幫互助、整合資源、抱團發展的目的。
整合鄰近資源,激發產業發展動能。以鎮(街道)為單位,按照產業相似、行業相近、地域相鄰的原則,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組建30個第一書記互助小組,每組4人至8人,30個工作組可劃分為農產品展銷、鄉村旅游發展、安置區建設推進等近10種功能類別。互助小組組長由成員推選產生,在鎮(街道)黨(工)委和第一書記黨支部指導下開展工作。通過聚合小組內第一書記派出單位的職能優勢和第一書記的資源優勢,互助小組統籌幫扶力量、擴大服務范圍,變“單兵作戰”為“集群戰斗”,有效整合各方資源,激發區域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
以高莊街道為例,該街道的“新農人”第一書記互助小組,通過整合鄰近果蔬大棚等農業資源,開展規模化訂單農業種植,包括“草莓西紅柿”“甜寶草莓”“高糖分哈密瓜”“香脆芹菜”“手剝西瓜”等優質果蔬、“草莓西紅柿”“手剝西瓜”等特色農產品,直達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營業額超過60萬元。
共享互助平臺,履行駐村幫扶職能。通過建立互幫互助機制、聯席會議機制和共商共議機制,每月1次例會,每季1次觀摩,依照村莊實際和工作需要,開展交流研討;對村莊重大問題或項目建設,互助小組成員可牽頭發起共商議事會,并根據需要邀請派出單位或區直有關部門單位參加,形成最優方案。
牛泉鎮的“治理提升”第一書記互助小組,通過定期召開議事會,研判薄弱環節,找尋根本原因,以落實民生實事為突破口,在具體實踐中強化班子、帶好隊伍,村班子戰斗力顯著提升,村莊面貌發生明顯變化,4個村的集體收入均突破10萬元。
可以看出,互助小組為第一書記們搭建了蓄能充電、交流互鑒、合作發展的平臺,進一步激發了第一書記扎根一線、干事創業、建功基層的熱情,更好地履行駐村幫扶職能,推動駐村幫扶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多樣抱團發展,發揮典型帶動效能。不同類別的互助小組,在發展規劃、品種培育、市場接洽等方面共用資源、共享機遇,在種植養殖等領域先行先試,探索打造產業培育樣板,帶動全區產業多點開花、多面發展。其中,雪野街道的“省會會客廳·濟南新名片”第一書記互助小組便立足區域山水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精品民宿,本月,“故鄉的云”民宿獲評市文旅局頒發的“泉城人家”四星級、三星級民宿和民宿聚集區等,為大王莊鎮、茶業口鎮等周邊鎮(街道)提供了民宿發展的典型經驗。
據了解,生態萊蕪、新萊蕪、萊蕪先鋒等平臺還設有“第一書記風采錄”專欄,不定期推送互助小組幫扶工作最新成績和優秀經驗。每季度評選一次互幫互助“優秀團隊”,被評為“優秀團隊”的,年底考核時適當提高成員“優秀”等次比例,通過強化考核激勵,讓各互助小組發展特色、開創典型,切實發揮好示范帶動效能。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萊蕪區“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數量創歷...
11-23
萊蕪繪就城市管理民生畫卷
11-21
萊蕪區打造“青萊”系列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品牌
11-16
萊蕪區力爭用2年時間實現偏遠農村“學生驛站”...
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