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走文化廊道 進經濟園區 看山東高質量發展”行進式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濟南,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先后走進山東(濟南)預制菜產業園、黃河體育中心、山東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少海匯科創產業園、濟水韶音博物館,聆聽濟南的黃河故事。
山東(濟南)預制菜產業園 “預”見美好“味”來
“從以前的方便面到現在的方便菜,預制方案讓我們的美食得以更好地傳播,食品安全得以更好地把控……”在山東(濟南)預制菜產業園,體驗中心負責人楊立斌介紹產業園的情況和預制菜的發展前景。該產業園是全國首個省會城市預制菜產業園,總占地392畝,預計投資56億元,共分三期。
預計整個園區全部投產后,能夠容納2000家企業入駐,實現年銷售健康肉、水產品等260萬噸,年生產、銷售預制菜50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億元,帶動就業3萬余人,整個園區呈現規模化、集約化、協同化發展。
黃河體育中心 家門口的專業足球場
在黃河體育中心,眼前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一座集體育競技、體育訓練、體育旅游、文化交流、娛樂休閑、科技創新于一體的地標性專業場館呼之欲出。
該項目地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黃河沿岸,是起步區統籌打造“體育+”產業的重要布局,占地面積達63.28公頃。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一座地下1層、地上5層的專業足球場,將實現重點項目引爆建設、帶動起步區“體育+”產業聚集發展。
據項目建設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設計、施工難度大,擁有多項世界之最、國內之最,是國內專業足球場索結構用量最大的工程之一,建成后為山東省首個6萬座專業足球場(甲級大型體育場)。屆時,濟南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水平國際足球賽事,預計2024年竣工。
山東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 推動區域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山東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位于起步區崔寨街道,總投資約25億元,占地面積257畝,按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目前該園區首開區已基本建成,入園企業達到400余家。在該園區的引領帶動下,起步區智能制造、綠色建設、智慧農業、大數據等產業有了立體應用場景。下一步,園區將圍繞區域主導產業的生態培育及產業內部的資源流動,塑造企業級、行業級全環節制造數據生態,推動區域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少海匯科創產業園 項目一期投產后年產值將突破10億元
少海匯科創產業園位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東翼核心產業區,是2022年濟南市重點項目,預計總投資15億元,占地186畝。其中,項目一期主要建設比亞迪產業鏈配套基地,設置汽車座椅生產線7條,目前4條生產線已試生產,全線投產后,年可產汽車座椅40多萬套,產值突破10億元,解決就業400多人。
“未來,還將新增3條生產線,屆時年可產比亞迪中高端汽車座椅70萬套,產值30億元,稅收8000萬元,解決就業1000余人。”山東萬海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田鵬表示,項目二期計劃投資10億元,主要招引承接起步區配套企業,致力于打造起步區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基地。
濟水韶音博物館 看見山水守住鄉愁
帶著歷史印記的木質大門、石算盤珠組成的圍墻,以及各類古色古香的農耕工具、石器、陶瓷器等生活器物和老物件,構成了一處“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濟水韶音博物館。
博物館位于濟陽區曲堤街道北街村,于2018年5月開工建設,房舍涵蓋20世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各個不同時期建筑,時代特色鮮明。展館占地5000平方米,展品種類達1萬余件,設有黃河文化館、聞韶書院、古鎮春秋、鄉村記憶、紅色收藏等20多處展廳,是目前山東省內黃河以北最具民俗特色、展館面積最大、展品最全的農耕文化博物館,很好地保留了“鄉愁記憶”的特定歷史環境。
5家單位的高質量發展僅僅是濟南以黃河文化體驗廊道為軸,聚焦產業創新、推動生態保護的一個縮影。進入2023年,黃河流域濟南段動能澎湃,潮流涌動,新科技成果頻頻落地,重大項目建設馬不停蹄……沿著黃河看濟南,一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藍圖正徐徐展開。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大河奔流 ,潤澤萬億之城
03-08
濟南黃河流域“清廢行動”獲省級典型案例稱號
02-15
奮斗作筆,把黃河文章越“寫”越美
01-13
黃河生態文明國際論壇12月15日啟幕
12-14
強省之所強 濟南“挑大梁”
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