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兔年,如果用一個字形容濟南的身姿,“沖”恰如其分。
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新春第一會”按下了“項目突破年”的快進鍵。緊隨其后的是,北上與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團齊發”赴日本、德國和我國香港地區招商,7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先后南下蘇州、深圳考察招商,舉行2023年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現場觀摩活動……
全市上下干勁十足,“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3月3日上午,濟南市打造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標志性產業鏈群專題培訓班第一期暨“泉城干部大學堂”專題講座舉行。從市委書記劉強等市領導到各區縣(功能區)、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他們都出現在“課堂”上。
從項目建設的“戰場”一下子切換到頭腦風暴的“課堂”。這期培訓班有何特別之處?將對濟南產生怎樣的影響?
積蓄力量,“沖”得更快
磨刀不誤砍柴工。
本次培訓班主題鮮明——圍繞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和數字經濟引領戰略,提高抓產業鏈式集群規模化發展的能力水平,加快打造濟南市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標志性產業鏈群,建設基礎穩固、動能強勁的工業強市等核心內容開展培訓。
這與全市“項目突破年”工作動員大會精神高度契合。
大會印發的《濟南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了十大領域第一批1301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超過2.4萬億元。其中,產業發展領域從推動產業鏈式集群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等方面入手,為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提供重要保障。
產業高度決定城市高度,產業競爭力決定城市競爭力。以項目為抓手,聚力產業升級,方能使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謀項目、抓產業,關鍵在人、關鍵在干,要重點提升前瞻預判能力、實戰實操能力、有效落實能力。培訓學習正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徑。
本次主題鮮明的培訓班可謂干貨滿滿。
繼南下考察之后,天下泉城濟南和江南水鄉蘇州再次“夢幻聯動”。
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知評受邀來濟,現場以“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實踐與體會”為主題作輔導報告。他曾在蘇州工業園區工作近20年,對園區建設管理和產業發展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不僅是蘇州工業園區蝶變騰飛的見證者、親歷者,也是推動蘇州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奉獻者。
產業發展的時序關系、產業鏈生態鏈發展的案例分析等內容“含金量”十足,引得臺下“傾聽者”頻頻會心點頭。
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學習先進,以融會貫通的思路引為己用, 以真抓實干的作風落地見效,貌似“放慢”的腳步只會更有力量,讓沖刺持續加速。
理清思路,“沖”得更準
思路堅定認準方向,前行的道路將格外平坦順暢。
雖遠隔千里,長江之畔的蘇州與黃河岸邊的濟南在產業布局上實現了同頻共振。
比如,兩市均向“芯”發展,布局已久。
蘇州工業園區在2010年就單獨成立了納米發展公司,如今已集聚780多家納米企業,并且市場化舉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納米技術交流盛會“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建成了全球最大納米技術應用產業綜合社區——蘇州納米城。
楊知評從引進高能級科研院所、招商及產業鏈服務等方面介紹了相關經驗,引起了濟南方面的強烈共鳴。
濟南的集成電路產業同樣頗具規模,2022年相關企業實現收入120.3億元,同比增速36%,初步形成了集“設計—制造—封測—應用—支撐”于一體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發展生態,比亞迪半導體、岱微電子、镕銘微電子等行業領軍企業落地濟南,并且在存儲芯片、國產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研發等細分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培訓班現場,市工信局相關負責同志也分享了集成電路產業鏈群的突破思路。立足自身發展優勢,濟南將搶抓風口機遇,聚焦汽車半導體芯片和能源電子兩個主攻方向,實施關鍵材料突破、芯片設計躍升、晶圓制造強鏈、封裝測試延鏈“四大工程”,打造特色鮮明的集成電路標志性產業鏈群。到2025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鏈群規模突破500億元,打造在國內具有影響力、帶動力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芯”高地。
抓集成電路產業鏈群必須堅持“項目為王”。
這方面,濟南早已嘗到“甜頭”——岱微電子項目落地僅兩年就貢獻了40億元產值并帶動相關頭部企業來濟洽談、比亞迪半導體的投產補齊了芯片制造的短板……
未來,濟南將按照扶持存量、引入增量的原則,聚焦骨干企業招商、市場配套招商、載體集聚招商,謀劃實施26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預計1138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實現產值約780億元。
錨定航向,乘風破浪的“泉城號”向著目標精準前行。
對標先進,“沖”得更好
抓住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蘇州工業園區實現騰飛。
作為全國開放程度最高、發展質效最好、創新活力最強、營商環境最優的區域之一,蘇州工業園區擁有“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發展環境。其產城人融合發展的經驗、高標準的規劃思路、社區商業模式的探索創新、數字化政府的建設路徑極具參考和借鑒價值。
在濟南,同樣有一片發展熱土,隨時代機遇誕生,正在加速崛起成勢——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正是濟南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主陣地。
如今,大河之畔的起步區生機勃勃、動能澎湃。
從頂層設計看,省委書記、省長“雙組長”領導推進機制讓起步區獲“頂格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發展規劃》擘畫了起步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提出了空間格局、生態保護、水資源集約節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城區建設、開放合作、文化傳承、民生保障、深化改革十大領域的重點任務。
從產業布局看,起步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加快培育高端服務產業,提升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明確了“6+4+2”產業主攻方向。2022年,起步區引進了36個產業類項目,總投資超過400億元,累計簽約總投資超過3100億元。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項目實現整車下線,首月實現產值1.5億元。
從發展勢頭看,2022年,起步區地區生產總值累計同比增長9.7%,在全市各區縣(功能區)中排在首位。上個月,起步區集中開工8個重點項目,涉及先進制造、高端服務、交通市政、公服配套四大領域,總投資135.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5.7億元。
見賢思齊,方能事半功倍,提升發展質效,讓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一年之計在于春,好學善學的濟南步履鏗鏘。這座城市并未“放慢腳步”,而是將腳印踩實,用更迅猛的身姿繼續沖刺!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濟南市“十四五”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發布
02-26
獲評“唯一年度城市”,努力進取的濟南值得!
01-25
向偉大邁進,這座城市志向遠大
01-18
省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報告
01-15
機遇疊加,強省會“乘風飛翔”顯擔當
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