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改革再獲佳績。近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改革熱度第三方評估報告》。報告顯示,一季度,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中,濟南市以72.46分排名首位。在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中,濟南排名第二,相比上一季度排名提升一位。
近年來,濟南改革熱度指數持續保持全國前列,連續多年在全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中處于領跑位置。濟南改革創新的實踐也吸引了中國改革領域權威媒體的關注。
深化改革是破除各種體制機制弊端,推動城市發展的根本動力。在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濟南持續領跑的“改革熱度”折射出城市發展的速度。
揚突破之勢 展領跑之姿
改革的廣度有多廣、深度有多深,發展要素的激活與釋放就會有多么充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
近年來,濟南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堅持用深化改革“鋪路”,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堅決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實現經濟實力連年躍升,城市能級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今年濟南一季度經濟運行順利實現“開門紅”,進一步證明了唯有運用改革創新的妙筆才能擘畫出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一季度濟南地區生產總值274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9%,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4個、0.2個百分點,跑贏全國、跑贏全省。1—3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0%,居全省第1位,分別是全國、全省增速的4倍和2倍。
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濟南用好關鍵一招的創新實踐。目前,全市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可網辦率達99%以上,高頻事項基本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加快建設“無證明城市”,6800余個政務服務事項證照證明免提交辦理。持續優化“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和不動產登記“交房即辦證”模式,印發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方案4.0版。
今年以來,濟南將“項目突破年”作為工作主基調,明確“項目為王”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導向,印發《濟南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圍繞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雙化協同)綜合試點、加快對外開放等深化改革的重點工作,濟南明確總投資990.2億元的48個重點項目。
項目是城市發展的“生命線”。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濟南深化改革的腳步越來越穩,越踏越實。
創模式之新 活發展之力
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把更多精力聚焦到改革的重點難點問題上來。
近年來,濟南先后被賦予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等一系列重大平臺。濟南堅決擔起先行先試的國家使命,加快推動國家級平臺的體制機制創新,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營造一流環境。
獲批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以來,濟南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緊密結合,推出“科創經紀人”成果轉化模式,著力構建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創金融體系。目前,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成果,科創企業獲貸率明顯提高、融資渠道明顯拓寬,創新主體實力明顯增強。一座全國科創金融領域改革發展“風向標”城市雛形初現。
不只在重大平臺改革建設上先行先試,濟南在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建設工業強市、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一流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都著力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
近年來,濟南聚焦重點改革領域先行先試、多點發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成效。隨著“泉惠企”服務企業綜合平臺的建成,“在泉城·全辦成”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去年以來濟南創新企業登記“即時審批”模式,在省內率先推行個體工商戶跨區域遷移,全市范圍內實現一次登錄、半日辦結。同時,濟南創新推行市政公用服務領域“無感審批+有感服務”,國內率先實現市政公用服務報裝“零要件”告知承諾制審批和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申報“零材料”辦理。
今年,濟南印發《濟南市“十四五”時期優化營商環境規劃》,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等,全面推進業務流程革命性重塑,共提出350項具體任務。
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濟南需要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出臺更加精準、更有實效的改革舉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行民生之實 謀百姓之福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濟南始終把民生作為改革的關鍵詞,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泉城人民。
近年來,濟南聚焦城市治理、民生事業、政務服務等重點領域,通過改革破題、以點帶面,破解城市改革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解決老百姓的煩心事。
目前,濟南在全省率先實現住院、門診跨省聯網結算和省內個人賬戶“一卡通行”全覆蓋。在戶籍、交管、治安、出入境等領域,濟南大力推廣就近辦、一次辦、刷臉辦等做法。同時,濟南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建立社區日常管理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有效發現機制,實現從“居民到社區要服務”到“社區主動上門送服務”的轉變,智慧社區終端基本實現主城區全覆蓋。在城市治理方面,濟南創新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創建,打造“互聯網+群防群治”網格體系,科學劃定基礎、專屬、直屬、經濟4類網格17359個……
一項項舉措都指向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提升著濟南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成色。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5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改革必須有新的突破。
展望未來,濟南必須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改革定力,發揚“釘釘子”的改革韌勁,謀劃實施一批群眾最期盼、發展最急需的重大改革舉措,努力推動最優制度供給、營造最佳營商環境、釋放最大改革紅利,為“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提供更強助力!
編輯:吳曉璐
- 熱點推薦
- 相關閱讀
一季度中國改革熱度指數發布 濟南位列直轄市和...
05-09
沖在改革最前沿 隆起開放新高地
03-10
用好“關鍵一招”的勇氣擔當
10-19
濟南十年 匠心筑城
10-09
